功德與陰德

「功德」在我們台灣傳統文化裡,影響人的一生一世。不只是跟宗教有關,還包括做人處事的道理,甚至對社會的影響。簡單來講,就是你要心存善念,做出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,這些加起來就是「功德」。

行善事做功德

祖先就有教過啊:「功是善行,德是善心,善心配上善行,就是功德。」道教的《太上感應篇》也講:「一日行三善,三年天必降福;若是一天犯三惡,三年就要倒大楣。」所以有善念,用行動去實現,就能累積功德。功德就像在天地間吃飯呼吸一樣,越多越好,可以帶來更多福報,讓人一生平安順遂。

積陰德默默做好事

再來說說「陰德」,這就是默默行善,不求別人知道。有些人說的「積德行善」,其實多半講的就是陰德。譬如看到受傷的動物,把牠救起來放生;看到有人掉進水裡,趕快把人救上來;照顧孤兒寡婦、敬老憐貧、舉薦好人好事,這些都算是在積陰德。

《呂祖全書》裡有說:「做善事的人一定有福報,積陰德的人,子孫必然光宗耀祖。不糟蹋萬物、不毀壞正道,就是善事;救人於危難、助人渡難關,都是陰德。反之,不做善事、不積陰德,惡道就會纏上身。」所以喔,積陰德不僅對自己好,還能讓子孫繁榮昌盛。

行功德必有福報

就像我們老祖宗常說的: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。」這功德和陰德,讓一個家庭更加興旺,讓個人平安順遂,凡有功德之人,必有福報,這是天地間的正道。

You may also like...